联盟化办学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以贵州省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联盟申报为例
一.前言
2018年贵州省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联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国务院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充分调动联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同时在示范推广现代学徒制、放大联盟平台效应、实施对口支援、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各类培训和服务、开办海外分校、开展各类培训大数据领域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
二、项目介绍
为满足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贵州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联合相关大数据产业企业、行业及我省职业院校,在互利互惠、互补双赢、资源共享、自愿、协议基础上,组建贵州省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联盟。
三、做法与过程
1.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建设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吸引众多大数据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参与到学院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联盟行业、企业、学院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将学院、企业等市场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并动态地加以组合,形成单个成员的“小”与“专”和整个联合体的“大”与“全”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就业链,促进联盟成员单位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依托学院的师资和设备资源,坚持为大数据企业长期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实用性技能人才,同时利用专业技术力量和校内实验实训场所为企业的员工培训提供服务;联盟内学院与学院、学院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学院与学会(协会)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人才、产品、营销、科研等各种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2.落实人才互培互聘,促进队伍力量壮大
建立教师校际交流与联合培养机制,落实教师企业锻炼制度,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现场教学专家和兼职教师,并完善企业人员参与学院教学的机制,为职业院校提供充足而又优质的兼职教师,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建立校企双向互聘专家机制,学院向行业企业聘请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企业向学院聘请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和培训顾问,促进校企共同发展。
图1 大数据人才培养联盟第一次筹备会
图2 大数据人才培养联盟理事单位合影
四、成效与反响
1.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振兴发展大数据教育
通过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联盟的申报和运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贵州大数据职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更紧密地合作,形成校企双方人才资源集聚和优化机制;在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联盟内部,积极探索确保运行、发挥实效的机制和措施建立以联盟理事会为决策层、以办公室为协调层、以联盟中心为实施层的三层组织机构,着力构建日常运行、对话协商、联盟合作、激励约束四种机制。
2.推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拓展联盟内职业院校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信息、人力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等资源的共享、整合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投资的最大效益;努力拓展公共服务职能,为联盟内企业职工培训为区域内新型职业大数据人才培训,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联盟,形成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点。
3.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途径优化
参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推进联盟课程开发、任务驱动和联盟导向教学模式改革;突出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促进联盟内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产业和行业发展水平、企业和岗位实际需求,共同开发地方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促进联盟内大数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优化大数据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化生产的双重目标,为贵州大数据建设输送更多更好的后备人才。
4.推进高职学生就业环境的优化
发挥联盟的组织协调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不但可以加强联盟内部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为学生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便利条件和选择空间,而且能够促进联盟内职业院校与联盟外高职院校之间的衔接,实现高职教育与培训的联动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