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泰国曼谷吉拉达技术学院(CDTI)校园内洋溢着友好合作的热烈氛围。在中泰建交50周年与泰国诗琳通公主殿下70岁生日的特殊时刻,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由诗琳通公主亲自创办的泰国吉拉达学院,隆重举行校际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及“贵匠工坊”揭牌仪式。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卢雍政率贵州省代表团全程见证,省教育厅厅长陈云坤为首个入驻王宫的“贵匠工坊”揭牌,标志着贵州职业教育“走出去”取得又一个突破性进展。
卢雍政部长在致辞中强调,吉拉达技术学院作为诗琳通公主的母校,不仅是泰国“学做融合”职业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更是中泰友好的“教育使者”。他指出,此次合作是贵州落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机制的里程碑事件,并提出“三个共建”倡议:一是共建国际化教育合作新模式:通过师生互换、课程互认、资源共享,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合作平台,推动贵州大数据、职业教育等优势资源与泰国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二是共建标杆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聚焦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构建对标国际标准、服务区域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可复制的“贵州方案”,为中泰职教合作树立标杆;三是共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依托“贵匠工坊”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企业实训,推动中泰青年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互通、技能互鉴、文化互融”,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他特别提到,诗琳通公主三次访问贵州,对“中国天眼”、贵州职教城等给予高度评价,为双方合作埋下“友谊种子”。今天的签约,正是公主殿下‘教育联通民心’愿景的生动实践。”卢雍政部长表示。

吉拉达技术学院校长苏蒙塔·普罗布恩(Assoc. Prof. Dr. Khunying Sumonta Promboon)在欢迎辞中回顾了双方七年合作历程。自2018年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首次合作以来,两校已通过“嵌入式系统与物联网开发”双学位项目培养9名毕业生,采用“1+1.5+0.5”培养模式(1年泰国基础学习+1.5年贵州专业深造+0.5年泰国企业实习),实现了“语言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三维提升。 “吉拉达技术学院的使命是培养‘忠诚于国家、精于专业技能、严于自律品德’的新时代人才,而贵州轻工职院的‘贵匠’精神与我们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苏蒙塔指出,“贵匠工坊”落地王宫意义非凡,这不仅是中泰职业教育首次在王宫建立合作载体,更标志着双方从“单一项目合作”迈向“全链条生态共建”。她期待未来在数字技术、智慧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让两校成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的“闪光名片”。

作为本次合作的核心项目,“贵匠工坊”以“王宫首秀”“模式创新”“成果导向”成为最大焦点:首先是地理坐标之“特”:首个入驻海外王宫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依托吉拉达学院的王室背景与产业资源,打造中泰官方与民间交流的“双轨通道”;二是培养模式之“新”:采用“学历教育+技能认证+企业实训”三位一体模式,例如物联网专业学生将同时获得中泰双院校学历证书及华为、阿里云等国际技能认证,毕业即具备跨国就业能力;三是合作成果之“实”:首批合作已培养10名泰国学生(含9名学历生),其中陈芊颂同学以优异中文水平考入中国本科院校,小龙、小九等学生在中泰技能交流中担任翻译,成为“民间文化使者”。未来五年,双方计划培养50名学历生、100名技能人才,并联合开发5门国际化课程纳入泰国职教体系。


贵州轻工职院的国际合作历程,堪称贵州职教“走出去”的缩影:2018年,在诗琳通公主见证下,贵州与吉拉达学院签署首份合作备忘录,开启师生互访;2019-2024年:累计开展6次互访,实施“3+2”专升本、“中文+技能”等项目,成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标杆案例;2025年,“贵匠工坊”启动标志着从“单向交流”到“双向赋能”的升级——不仅输出贵州职教标准,更引入泰国“工学结合”模式,例如借鉴吉拉达学院与80余家企业(如泰国国家铁路、正大集团)的实训合作经验,完善“产教融合,职教出海”体系。 从“双边合作”到“区域辐射”,此次合作不仅是两校的“双赢”,更彰显贵州作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举办地的平台价值。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贵州累计与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职教合作,输出“大数据技术”“酿酒工艺”等特色专业标准12项,培养国际化人才超500人。而“贵匠工坊”的落地,更将贵州职教品牌嵌入东南亚,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提供可复制的“贵州轻工样本”。正如卢雍政在结语中所言:“教育是最长远的投资,民心是最坚实的纽带。”随着“贵匠工坊”在王宫的正式启动,贵州轻工职院正以“工匠之心”雕琢中泰职教合作的精品工程,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贡献贵州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