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艺术设计系“三下乡”实践团队联合各系师生共同走进贵州省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重温“毛主席送毛衣”的感人故事,深刻感悟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社会责任感。

在镇江村陡寨组的古驿道旁,一块刻有“毛主席送毛衣”的纪念石碑矗立其间,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34年12月25日,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途经剑河县柳川 镇中都村(现镇江村)陡寨组时,毛泽东同志发现一位苗族 妇女和她的孩子衣衫褴褛、气息奄奄地倒在路边。经询问得 知,这对母子因家中粮食全被地主收走,只能外出乞讨,因天气骤寒且颗粒未进,饥寒交迫之下晕倒在路旁。

毛泽东同志见状,立即脱下自己身上由贺子珍亲手织就的毛衣,又从行李中取出布被单和两条装满粮食的干粮袋,一并递给妇女,并蹲下身轻声安慰道:“我们是红军,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贫苦人民谋幸福的。”妇女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点头致谢。这一举动不仅温暖了苗族母子的身体,更温暖了他们的心,也深深震撼了在场的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

听完引导员的讲解,师生们深受触动。艺术设计系的学生代表表示:“这件毛衣不仅是一件御寒的衣物,更是红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象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更是一次艺术创作的灵感之旅。“毛主席送毛衣”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