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苗绣+”跨界融合传承创新基地举办了“阳明工坊国际化技能创新班”|“凯掌村”苗绣文化体验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借助苗族村寨考察以及挑花苗绣体验这一独特形式,带领来自泰国、柬埔寨、安哥拉、马达加斯达、马里、巴基斯坦、刚果金、苏丹、肯尼亚、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们深入探寻苗族刺绣的独特魅力,进而推动贵州苗绣技艺的文化传播,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活动当日清晨,留学生们乘坐大巴赴凯掌村。一路上,车内洋溢着欢快的氛围,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即将开启的奇妙体验,怀揣着满心期待与对苗绣文化之旅的美好憧憬。
抵达凯掌村后,苗绣传承人王席洋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并介绍了凯掌水库的美丽风光与凯掌村苗族文化的深厚渊源,让留学生们初入村子便沉浸在了独特的人文氛围之中。在步行进村途中,王席洋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凯掌村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饮食习惯、民族习俗等。





随后,王席洋带领大家来到她的非遗文创工作室,工作室里琳琅满目的苗绣作品,吸引着留学生们的目光。对于留学生们各种各样好奇的问题,王席洋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嫁衣、苗族盛装的形制、苗绣纹样、苗绣图案的涵义以及挑花苗绣的工艺流程等。她说,苗绣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选料、绘图、刺绣等多个环节,每一针每一线,都融入了苗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感。


“蕨阿一(苗语)、阁浓浓美嘞(苗语)......”在王席洋的教授下,大家不仅学会了简单的苗语,还试穿了苗族服饰,进一步加深了对于苗绣文化的认识,感受到了苗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眼下,是凯掌村秋收冬藏的季节,在闲暇时光村里,村子里的老人们会聚在一起刺绣。留学生们看着老人们手法娴熟,针线穿梭间呈现精美的图案,感觉她们仿佛是来自古代的技艺传承者,手中的针线犹如魔法般神奇。留学生们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不禁为之感叹,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下午,在“苗绣+”工作坊,留学生们亲自动手体验了苗绣的制作——挑花刺绣,他们将完成的绣片装饰在特制的笔记本上,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他们的专注与热爱。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精美的苗绣笔记本在同学们手中诞生。这些笔记本不仅是对他们今天所学知识的见证,更是他们与苗绣文化之间深厚情感的纽带。作为纪念品,这些苗绣笔记本将被送给每一位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回味这段难忘的经历。











通过此次活动,留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苗绣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还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苗绣作品。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下一步,“苗绣+”跨界融合传承创新基地将继续致力推动苗绣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为更多的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和体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