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学生心理社团专业赋能,4月24日,“细雨轻润”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袁馨、程媛媛,社团指导老师王嫒玲在“细雨轻润”辅导员工作室召开“倾心心理社”社团工作专题座谈会。来自全校各院系的20余名心理社干部及骨干成员,围绕社团品牌建设、朋辈互助能力提升及校园心理服务创新展开深入研讨。

会上,围绕心理社团发展核心需求,王嫒玲老师以“‘心’火相传,共筑成长”为主题,结合近期社团活动数据(心理沙龙参与率、活动组织情况以及危机干预案例协作频次)与成员反馈交流,围绕如何突破传统讲座模式,打造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心理体验活动;开展心理委员和社团骨干的“危机干预情景模拟”“心理咨询伦理边界”等专题培训;以及如何发挥社团活动品牌的辐射效应,创建“线上树洞信箱”“线下解忧杂货铺”等特色项目,对构建“宣传-筛查-干预”全链条服务体系进行了深度讨论。程媛媛老师围绕构建“三维赋能”支持体系打造“细雨轻润”工作室与倾心心理社的协同发展方案,探讨增加专业资源支持力度,开放工作室“心理案例资源库”“团体辅导工具包”等共享资源,邀请医校合作单位省二医的医生、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开展“医校社”联合督导,深化班级心理委员与社团成员“双岗联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交流。社团骨干成员围绕“5·25心理健康月”讨论设计“情绪盲盒漂流”“心理漫画大赛”等特色板块,建议探索试行“心理服务积分制”,将社团工作纳入第二课堂学分认证体系,切实增强心理育人实效。最后,袁馨老师对社团工作和已取得的成果表示了肯定,对下一步社团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指出心理社团应联动学院专业特色,积极打造“文旅+心理”疗愈路线,通过搭建“学长学姐成长营”,通过朋辈案例复盘、生涯规划沙龙强化骨干归属感。
心理社团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经末梢”,更是朋辈互助的“温暖灯塔”。“细雨轻润”辅导员工作室将持续深化五级联动机制,以“精准滴灌”替代“大水漫灌”,让心理服务像春雨一样浸润每一颗需要关怀的心灵。
一审:代丽偲
二审:肖德均
三审:盛真强
一校:郭娅
二校:于岚茜
三校: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