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推普搭桥助振兴 青春力量驻红阳——文化与旅游系“三下乡”团队红阳村实践纪实

作者:潘美娟来源:团总支
发布时间:2025-07-11点击数:

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架起沟通桥梁。近日,文化与旅游系“三下乡”团队走进红阳村,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结合专业所长传递发展智慧,在乡土间播撒温暖与希望,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绚丽绽放。

脚踩乡土听民声专业献策谋发展

初抵红阳村,队员们便跟随村主任的脚步穿梭于村道巷陌,在错落的民居与斑驳的墙影间,聆听村民讲述世代相传的古老习俗,触摸乡村最本真的脉搏。随后,团队参与村里的“送信心”宣讲会,与村民围坐畅谈,共话发展。

会上,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及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的队员们结合红阳村文旅发展实际,化身“智囊团”:从民宿日常清洁消毒的细节规范,到水电家具设施的定期检修要点;从客户投诉的高效处理技巧,到如何在保持民族特色风格的同时维护公共区域整洁;从全方位安全排查的具体方法,到如何提升游客体验感的暖心建议……一条条贴合实际的专业方案,为村民打开了发展思路,让乡村文旅的蓝图在交流中愈发清晰。

语通心近传温情非遗陪伴暖人心

会议之余,队员们的身影活跃在村落的各个角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家中,他们俯身学习苗语词汇,记录苗族民俗的点滴细节,听长辈讲述过去的故事,让岁月的记忆得以留存;在村民的屋檐下,他们耐心教村民学说“您这边请”“这是苗绣特产”等接待用语,用一遍遍示范、一句句纠正,架起语言沟通的桥梁。

推广普通话的过程,成为队员们与村民心贴心交流的纽带。大家深刻体会到:熟练掌握普通话与苗语“双语言”,不仅能让村民间的交流更顺畅,更能打破与外来游客的沟通壁垒,让红阳村的苗绣、银饰等特色产品被更多人知晓,让乡村的美景与文化走出大山。这种“语通则心近,心近则业兴”的感悟,让推普工作更具深意。

此次红阳村之行,队员们以推广普通话为支点,撬动了乡村与外界的深度链接。专业建议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思路,语言帮扶打破了交流的隔阂,暖心陪伴传递了青春的温度。正如队员们所言:“三下乡不是走过场,而是用真心换真情,用行动办实事。”未来,这份青春力量将继续延续,以更扎实的行动助力红阳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沟通的桥梁更坚固,让乡村的未来更美好。

一审:侯彩义二审:杨治平三审:杨莉

一校:陈富友二校:陈李三校:程媛媛

上一条: 青春寻红迹,实践悟初心——文化与旅游系“三下乡”实践队前往台江施洞镇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

下一条: 文旅星火点亮乡村路 青春力量筑梦台江行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文化与旅游系开展"三下乡" 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