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诊断与改进典型案例
——以流程化管理为例
【摘要】学院“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内部治理水平”,通过转变作风,精简流程,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该案例从流程执行的实施过程去发现流程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诊改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流程化管理;问题;诊改
一、范例简介
办公室根据全国诊改委《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指引》(职教诊改〔2018〕25号)《关于做好下半年诊改试点院校复核工作的通知》(职教诊改〔2019〕28号)要求,按照学院《“十三五”规划》和《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作风建设年工作方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9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和学院“放、管、服”工作要求,以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为目标,开展流程化管理诊改工作。
二、做法与过程
(一)事前
办公室对标对表国家和省级层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贵州省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贵州省省级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贵州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贵州省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规定》等制度,以及学院层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文管理制度》《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印章管理办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公务用车及公务交通费用管理办法》《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督办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对流程化管理范畴中的“收文处理”“发文处理”“用印审批”“用车审批”“决策会议”等进行模块,确定了目标和标准值。
(二)事中
办公室针对流程化管理中的具体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过程监测和预警,严格监控流程化管理的时效性、差错率、完成度。根据办公室设定的诊改螺旋体系,开展半年一周期的阶段诊断与改进,推进年度目标达成。
(三)事后
办公室根据年初设定的目标和标准,开展一年一周期的年度诊断与改进,查摆问题项,查找问题项的表象原因和深层原因,提出切实可操作的改进措施,确保下一年度质量上升。
三、主要成效
(一)在流程化建设体系方面
办公室将2016年建立的14个流程,优化为5大类板块8个流程,包括《公文处理板块》流程2个,《印件管理板块》流程2个,《干部离岗备案板块》流程1个,《督查督办板块》流程1个,《会议会务板块》流程2个。
(二)在流程化管理提升治理水平方面
一是将粗泛的制度管理转变为精细的流程管理,确保了制度精神通过流程的执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了制度执行力。二是将繁杂的制度语言转变为简洁明确的流程图形,确保了办事人员直观理解工作要求,提升了工作效能。三是将抽象的制度要求转变为清晰的流程解释,确保了办公室指导服务的明确性,提升了服务质量。
四、诊改反思
一是部门协同化流程不够健全。因学院制度体系不断向精细化发展,办公室流程和其他部门流程存在一定重叠现象,导致工作人员需要向不同部门重复开展流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能。
二是办公室流程与信息化管理结合度还需提高。办公OA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但办公室现行流程以线下运行实际为基础制定,部分环节和信息化管理要求不能适应,影响工作效能提升。
三是流程化管理监测体系不够健全。本阶段诊改主要针对效能提升进行,对流程满意度跟踪调查的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监测数据存在不足,对服务质量的提升存在一定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