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经管

动静经管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静经管 / 正文

经济管理系2024年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拓者”志愿服务队开展“乡愁印记·贵州村史村事收集和实地调研

作者:李怡 来源:学生管理科 发布日期:2024-07-09

一审 李智娜 二审 张丹丹
三审 李五祥 一校 张丹丹
二校 李智娜 三校 孙泽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和记录贵州村庄的历史与故事,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7月8日上午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开拓者”志愿服务队在剑河县乃寿村开展“乡愁印记·贵州村史村事收集”和实地调研。

(图为乃寿村村牌)

(图为乃寿村部分景观)

在村史收集过程中,志愿者与乃寿村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通过走访村民、收集历史文献和图片等方式,记录下乃寿村庄独特的历史轨迹、发展变迁和文化传承,收集到具有苗族特色的乃寿村村落故事。探寻村民们心中的乡愁印记,唤起公众对乡愁与乡村发展的关注。

根据《南征日记》记载及村民讲述,乃寿村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坐落在清水江两岸,是一个纯苗族村寨,男女老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热情豪迈。具有建于清朝的物质文化建筑“乃寿桥”,是“南库”古战场的战略要地。山青水绿,森林充裕,绿树成荫,风景美丽迷人而且农林牧渔特产极为丰富,盛产猕猴桃、蘑菇、板栗、牛、羊和清水江鱼等。至今保持古典苗族风情,苗衣服饰、苗语故事无不体现苗族文化的深厚沉淀,苗族剪纸、苗绣、苗族敬桥节、苗族《仰阿莎》、稿午苗族水鼓节、六月六苗年、芦笙节和斗牛等民俗文化。大部分村民至今还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粮食耕种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图为“乃寿桥”)

(图为苗族芦笙)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我系志愿者了解到乃寿村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特色,收集到大量的村史村规材料。进一步挖掘了乃寿村的文化传承故事和名人事迹,对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乡村历史故事,促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系“开拓者”志愿服务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社会实践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促进贵州乡村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一审:李智娜   二审:张丹丹   三审:李五祥
  一校:张丹丹   二校:李智娜   三校:孙泽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