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经管

动静经管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静经管 / 正文

青春赋能民族情 实践绽放文化花——贵州轻工职业大学E+石榴花红志愿服务队台江实践纪实

作者:彭晓蝶 来源:学生管理科 发布日期:2025-07-25

一审 张丹丹 二审 伍博仁
三审 孙泽富 一校 唐思
二校 李智娜 三校 陈荣红

盛夏七月,黔中大地绿意盎然,贵州轻工职业大学“三下乡”E+石榴花红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的18名学子,怀揣着传承文化、服务基层的热忱,走进黔东南州台江县的方黎湾社区与红阳苗寨,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为笔,以行动为墨,在社区治理、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属于青年的生动篇章。


文化盛宴搭桥梁,红歌非遗聚民族情

7月4日,志愿服务队携手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方黎湾社区献上了一场以“红歌嘹亮·薪火相传”为主题的文艺盛宴,用艺术搭建起民族交流的桥梁。

演出在台江职校学子演绎的敦煌舞《丝路花雨》中拉开序幕,贵州轻工职业大学的同学们带来葫芦丝独奏《彩云之南》、红歌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独唱《不要怕》与武术表演《武魂雄风》交织出传统艺术的温情与磅礴。社区互动环节更添烟火气,少数民族居民即兴演唱苗歌,孩童献唱《毛毛雨》,台上台下共谱民族交融的乐章。压轴的《千年惊鸿》华服走秀中,汉服与苗服同台竞秀,《相亲相爱》团舞以青春舞步诠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主题,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以文化为桥,连接民族情谊;以艺术为媒,传递青春温度。”这场盛宴不仅是视听的享受,更是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深耕社区治理,青春助力“两清两改两治理”

台江县萃文街道方黎湾社区是“新时代新的千户苗寨”,作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正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核心抓手推进和美社区建设。7月5日至6日,志愿者们与社区工作人员结对组成入户小分队,深入楼栋巷陌,成为社区焕新行动中的青春力量。

随着暑热加剧,防溺水与消防安全宣传成为重点工作。针对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队员们通过宣传册细致讲解警示图标含义;走访沿江住户时,反复提醒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面对留守儿童家庭,则与代管老人一同检查家中水桶、水缸等潜在隐患点。同时,志愿者们还向居民普及居家消防安全知识,确保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队员们真切见证了“两清两改两治理”带来的蜕变:社区环境愈发整洁,居民生活愈发幸福,邻里关系愈发和谐。社区还举办了2025年第二季度大讲堂暨美丽社区建设表彰活动,为优秀“文明卫生户”颁奖,以榜样力量激励更多人参与社区建设。


非遗课堂悟匠心,一针一线传文脉

在台江县仰黎坊非遗苗绣工作室,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传承人张艳梅老师为志愿者们开启了一场深度非遗体验课。从蜡染、扎染的布料筛选、蜡液熬制、染色把控,到苗族刺绣的历史渊源与纹样寓意,张艳梅老师细致示范每一个工序,讲解每一处细节。同学们亲手操作蜡刀勾勒图案,见证蜡与染碰撞出的灵动纹路。

张艳梅老师展示了从贵州各地收集的老绣片,讲述“一针一线绣山河”的文化密码——苗绣不仅是服饰装饰,更是族群识别的徽标、家族记忆的载体。张艳梅老师分享了她与非遗的缘起:“幼时在母亲绣坊帮忙,那份专注与热爱便扎了根。”她还提及,希望通过非遗技艺为方黎湾社区247户残疾人家庭创造收入。她寄语年轻人:“既要守得住传统根脉,也要赋予时代活力,让非遗在实践中焕发生机。”


苗寨探秘促推普,文化传承助振兴

7月8日,志愿服务队走进台江县红阳苗寨,开启文化探寻与推普实践。红阳苗寨依山傍水,吊脚楼错落有致,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传统村落。

在苗寨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苗族传统民居、非遗文化展厅和古戏台,了解“干栏式”建筑的防潮智慧,惊叹于苗族银饰的璀璨与刺绣的精美。在包利王纪念雕塑前,大家聆听了清代苗族起义领袖包利王反抗压迫、保卫家园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苗寨历史中的民族气节结合“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志愿者们通过与村民交流、和孩子互动,结合日常与旅游场景推广普通话。“以前和游客交流总不自信,现在学了几句,踏实多了!”一位苗族阿姨的话道出了推普的意义。队员们还开启直播,向网友展示苗寨风貌与推普场景,让更多人了解苗族文化,重视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从红歌非遗的文化交融,到方黎湾社区的基层治理实践;从非遗工坊的匠心传承,到红阳苗寨的推普行动,贵州轻工职业大学E+石榴花红志愿服务队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践行初心。他们带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深刻体悟,留下的是青春担当的种子,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人民、奉献基层的广阔天地中绚烂绽放。





  一审:张丹丹   二审:伍博仁   三审:孙泽富
  一校:唐思   二校:李智娜   三校:陈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