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工化工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专业动态   >   正文

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

作者:    信息来源:轻工化工系网信息部    发布时间: 2011-06-08

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

黔府发 〔2009〕 16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制定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计划,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中央和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服务意识,及时帮助解决《计划》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省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指导和帮助企业及时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各有关企业要发挥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按《计划》确定的时限推进项目加快建设。


  贵州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八日


  贵州省白酒产业振兴计划


  为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本振兴计划。


  一、我省白酒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我省是白酒生产大省,以“茅台”为代表的传统品牌白酒酿造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优势突出,具有很高的美誉度。近年来,我省白酒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省有白酒生产企业527户,从业人员约10万人。2008年全省白酒产量已达到30万千升,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达到18.35万千升,实现工业增加值88.61亿元,实现利税96.4亿元,对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我省白酒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茅台镇人口密度太大,白酒小作坊过多,已经制约了国酒“茅台”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亟待加强;三是一些传统名优品牌淡出市场,中高档品牌发展相对滞后;四是白酒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偏小,竞争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企业机制不活,管理落后。要抓住国家和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努力振兴我省白酒产业,促进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重点,以技术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提高名优白酒档次和市场占有率,提升贵州白酒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积极引导和推动白酒企业以收购、兼并和改制等多种方式进行优化重组。


  坚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发挥国酒“茅台”的引领作用,大力扶持和振兴传统白酒品牌。


  坚持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整顿、维护白酒生产经营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振兴目标。


  2009—2011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重点建设25个白酒企业扩能技改项目,每年新增优质白酒生产能力5万千升以上,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力争全省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其中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达到30万千升以上),实现年工业增加值150亿元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企业1户,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企业3户;形成一批着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形成6个国内知名品牌和一批区域性优势品牌。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一)发挥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促进贵州茅台酒又好又快发展。


  2009—2015年,年投资6.5亿元以上,实施年新增2000千升茅台酒技改扩能项目。“十一五”末茅台酒生产能力达到20000千升/年,“十二五”末茅台酒生产能力达到30000千升/年。


  在仁怀市、习水县、金沙县、遵义县、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等地规划种植有机糯高粱100万亩、有机小麦70万亩。研究建立白酒与原料价格的协调互动机制和酒税反哺原料基地建设机制。加强原料质量检测,为以茅台酒为主的白酒生产企业提供质量保证的有机原料。


  切实加强赤水河流域及茅台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好茅台酒发展环境。加快推进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居民搬迁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研究制定茅台镇周边酿酒小作坊搬迁方案并抓紧实施。整顿和规范仁怀市中小白酒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等违法行为。


  (二)实施大曲酱香型白酒技改专项,做大做强大曲酱香白酒产业。


  实施大曲酱香白酒技改专项,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大曲酱香企业进行扩能技改。重点实施8个项目,总投资30亿元以上,除茅台酒扩能技改外,主要还有:


  1.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新增1500千升/年大曲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2009年启动,建设内容为完善酒库、制曲车间,计划2年内完成。


  2. 贵州金沙窖酒酒业公司10000千升/年优质白酒项目。2009年启动一期工程,新增4000千升/年金沙回沙酒,项目总投资3.5亿元,计划2年内完成。


  (三)加大扶持力度,恢复和发展传统名优白酒。


  对传统名优白酒品牌企业从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品牌建设等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扶持帮助。重点实施: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8000千升/年董酒生产线恢复改造项目,贵州青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增10000千升/年白酒扩建工程,贵州万众湄窖酒业有限公司新增1200千升/年湄窖基酒技改项目,上述3个项目计划2年内完成。


  实施安酒公司6000千升/年填平补齐技改项目、贵州鸭溪酒业有限公司恢复3000千升/年技改项目、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云峰酒业有限公司1000千升/年白酒扩建项目等一批名优白酒品牌技改项目。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为贵州白酒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加快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实施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和推广能力等项目,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研发保障体系,帮助企业完善原料处理加工、发酵蒸馏、基酒储存、勾兑调配、产品包装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保障体系,确保白酒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加强白酒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培养一批国家级白酒评酒员、注册酿酒品酒师、技师等酿酒专业技术人才。


  (五)全力打造“贵州白酒”品牌,提升我省白酒整体竞争力。


  加大“贵州白酒”宣传力度,逐步树立“贵州白酒”的良好品牌形象,力争把“贵州白酒”整体打造为国内知名品牌。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贵州白酒”的同时,积极组织我省传统名优白酒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交易会,力争每年举办一次贵州白酒博览会,建设一个面向全国的白酒专业批发市场,提升“贵州白酒”整体形象。


  大力振兴董酒、习酒、金沙窖酒、鸭溪窖酒、平坝窖酒、湄窖、安酒、珍酒以及青酒、贵州醇、小糊涂仙等一批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较好的名优品牌,努力形成酱香型、董香型(兼香型)、浓香型及其他各种香型白酒共存和高中低档产品并举、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贵州白酒发展格局,提升“贵州白酒”品牌的综合实


  力和整体竞争力,促进贵州白酒及其关联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酒类生产流通管理办法》,加大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重点保护“茅台”品牌,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侵权贵州白酒行动,净化白酒产业发展环境。


  (六)抓好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


  加快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循环经济建设工程建设步伐,启动实施茅台酒酒糟生物转化、茅台酒酒糟资源化处理、冷却水循环利用及锅底水处理、节能设施改造等项目。


  积极推动省内白酒企业的烟尘污染治理、生产废水治理及酒糟综合利用等环保专项工程技改建设项目,使其达到《白酒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国内二级水平以上指标要求。


  (七)鼓励省内配套,推动相关包装行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塑料包装材料、彩印包装和日用玻璃瓶等白酒业关联行业,加快形成我省白酒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力争到2010年实现白酒包装材料省内配套供应量50%以上,省内白酒包装物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以健康、安全、绿色包装为标准,引进和发展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把白酒包装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减少对非再生性资源的消耗,规范包装物回收利用市场,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计划实施


  省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实现《计划》;要加强对《计划》实施的适时调度,掌握实施进度,及时协调处理实施中的问题,定期向省政府报告进展情况。


  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保障《计划》实施的方案,及时处理和解决《计划》实施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涉及本地区的项目顺利实施。


  省政府定期召开的全省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将听取各部门、各地区和企业《计划》实施情况汇报,研究实施《计划》中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持续推动《计划》实施。

 

版权所有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 2015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